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党代会巡礼】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建引领,铸魂育人,打造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来源: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点击数: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重在工程、贵在卓越、成在必行”的培养原则,在理事会制度建设、工学交替培养方案制定、入企专业实践、校企导师队伍重构等方面持续强化党的领导作用,以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任务为抓手,突出学校“三航”特色和军工国防共建企业优势,深度挖掘与统筹校企资源,开展有组织科研和人才培养,加速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创新,打造国防科技总师培养的“工大样板间”。

一、以实体运行筑牢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根基

学院实行理事会制,理事单位包括航空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兵器工业、中国船舶、中国航发、中国商飞、中国电科、中国电子等9家央企。在推进理事会制度性建设中,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制定和完善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理事会管理议事等规则。学院现有工程硕博士研究生695人,其中全日制学生均为云顶集团推免生。根据卓越工程培养特点,党政协调配合,班子精诚团结,多元化设置师生融合党支部,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全过程。

理事单位

1.jpg

在籍学生情况

二、以工学交替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

1.率先成立卓越工程师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学院积极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的重要任务,积极协同联培企业,相关专业学院和研究生院、学生处等职能部门,持续推进卓越工程师特色培养,深入研究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学位授予、质量评价等各项基本制度,制定了《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十九分会工程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规定》等12项规章制度,率先采用学术积分制,突出工程应用导向。

编组.jpg

卓越工程师学位评定分会

2.充分发挥校企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作用

学院深入推进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改革,提升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实行“一校对多企”协同培养,积极对接联培单位,联合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充分发挥企业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出题者”“监考官”“阅卷人”作用,也充分营造国防军工企业“红色文化”育人生态。

2.jpg

与联培单位进行工程硕博士培养座谈

校企双方培养机制

3.构建工学交替培养新机制

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流程图

联合企业编制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与动力4个类别19个领域工程硕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首次制定学校四个类别专业学位直博生的培养方案。牵头制定电子信息、机械等4个类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成果实施细则》,通过后专业学位硕士毕业成果包括:专题研究类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产品设计(作品创作)、方案设计等形式,确保研究成果在应用中落地落细落实。

3.jpg

学位评定分会讨论现场

三、以产教融合打造卓越工程师实践创新平台

以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已挂牌建设无人系统、航空动力、航宇智能制造3个类企业级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企业开设12门,共计240课时的工程师特色实践课程。与中国航发贵阳所、宁波研究院、中航西飞、兵器爱生集团建设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

学院现有工程师技术中心

4.jpg

产教融合基地

四、以党建引领弘扬卓越工程师为国铸剑精神

1.坚持党建引领,培养“总师型”国防人才

学院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防重大型号研制任务,以有组织科研引领有组织人才培养,着力打造“低调务实、兼收并蓄,厚积薄发、为国铸剑”的总师型国防科技人才。针对专业实践建制化、长期化、异地化的难题(2022级120名学生分布在13个省市52家企业),坚持以“总师育人文化+国家使命引领”,打造西工大卓越工程师为国铸剑精神。

2.结合培养需求,创新多元化管理服务

《专业实践三方协议》及《校企联合培养协议》签署全覆盖;学院设置卓越新星奖、卓越实践奖、卓越领航奖三大特色奖学金,实现学生奖学金全覆盖,并重点表彰那些在学习、实践和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强化校企支部共建,提升专业实践和思政育人能力。学院积极推动校企党支部的共建活动,通过支部间的交流、合作和共同学习,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政水平。通过评选 “就业之星”等活动,将企业对学生的表彰纳入评奖评优中,全面肯定学生实践成果。

5.jpg

培养造就大批卓越工程师,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学院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为导向,努力打造国防科技未来总师培养的“工大样板间”,为实现学校“天下工大、世界三航”的远景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戴月玲  审核: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