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下午,云顶集团举行2023年度人才培养工作总结大会。校长宋保维出席会议。副校长张卫红、校长助理王宇波,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教学名师、教指委委员、教学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以及师生代表等参加会议。大会由副校长杨益新主持。
教务部部长王海鹏、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岳晓奎、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吴闻川、校团委书记佘磊磊分别围绕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汇报了2023年的举措做法,并对2024年工作进行了展望。
机电学院、航空学院、航海学院、航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分别作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团委工作、课程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汇报。
国家级教学名师代表孙浩教授作经验分享发言。
王宇波为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获奖学生代表颁奖。
杨益新为陕西省教学领军人才、宝钢优秀教师奖、陕西省管理奖等奖项获奖教师代表颁奖。
张卫红为陕西省教学奖获奖教师代表颁奖。
宋保维为国家级教学奖、卓越成就奖、社会实践奖等奖项获奖教师代表颁奖。
宋保维指出,2023年是学校追赶超越的一年,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好成绩,值得点赞。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教育部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呈现出“情怀深厚、蓬勃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这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肯定。他代表党委书记李言荣向全校教职员工、向为人才培养做出贡献的老师和同学们、向在这一年获得奖励教师和单位表示衷心感谢。
宋保维就人才培养工作谈了四个方面的体会。首先,他用“三个好”总结了学校人才培养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一是人才培养优良传统继承巩固的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三育人”经验,到近年来涌现出的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都体现出一代代西工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和不懈努力,更体现出西工大“总师育人文化”的传承。二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顶层设计的好。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分别出台了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行动计划,重新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制度,形成了学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不断推动落实。三是人才培养专项工作协同推进的好。各职能部门、学院(研究院)、服务保障单位等高效协同、共同努力、充分联动,确保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创新大赛”等工作圆满完成。第二,他用“三个少”总结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不足。一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正合”的多,“奇胜”的少,常规举措、艰苦努力、加班加点多,奇招妙招少,要深入学习、广泛调研、潜心研究,以创新高效的方式取得更大成绩。二是人才培养价值追求,校内的多,校外的少,广大教师争取校内表彰奖励多,争取全国性的荣誉少,比拼争胜、敢于战斗的勇气不足,要鼓励教师在全国的大舞台上展示实力。三是人才培养路径创新,跟踪的多,原创的少,特别是在学生出国(境)比例和课程质量提升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要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来破解难题。第三,面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要积极应变、抓好政策落实。一是新时代新挑战新征程,面对日益复杂和充满挑战的国际环境,要坚守“总师型”人才培养的育人理念,坚守在“三航”领域为国防工业建设输送优秀人才的定位,坚守“育国之栋梁、铸国之重器”的使命。二是面向新型工业化要求,要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前瞻性布局智能航宇、新概念空天海装备、人工智能、6G、新能源等未来国家发展所需学科(方向),优化“总师型”人才培养体系,拓展教学、实践、科研环节的内涵。三是要构建更好支撑“总师型”人才培养的工作体系,全校“一盘棋”,共织“一张网”,为“总师型”人才培养工作在全国范围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勠力同心、协同发力。第四,锚定“127”目标,做到“四个高比例”。一是持续发力,实现高质量入学率。发扬招生工作“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不辞千辛万苦),要“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踩烂脚皮”;校、院领导要靠前指挥,带头参与一线的招生工作;全员动员,各学院、各职能部门都要参与到招生工作中,共同讲好西工大故事;要做好招生宣传策划,充分发挥“招生大使”和知名校友的作用。二是多方联动,实现高比例深造率。本科深造率是一所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研究,助力学生实现继续深造的心愿;要全方位做好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各环节的指导,将生涯规划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多举措扩大本科生国际交流规模,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三是精准指导,实现高平台就业率,要聚焦学校“总师型”人才培养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荐学生到关键领域、重点单位、重要岗位就业,发挥科研团队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帮助学生走进大院大所。四是以赛育才,实现高水准获奖率,“三大赛”已成为在校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要素之一,要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激励更多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各部门要为学生创新创业做好服务保障。
他表示,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工作永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核心,全校上下要始终坚持“四个回归”,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挺膺担当、奋发有为,开拓进取、敢为人先,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以一流的教师培养一流的学生,在“三航”领域源源不断地培养又红又专的“总师型”人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西工大力量。
(文字:赵珍、王翠萍;摄影:卢迪;审核:马西平、王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