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电子信息学院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创建“E路党旗飘扬”特色品牌,实施“E路领航”“E路铸魂”“E路融合”三大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E路领航,深化政治引领,树牢高质量发展领导核心
深化理论武装。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院结合“自学-导学-领学-合学”的四学方式,构建以“中心组-党支部-教职工-青年学生”四个层面全覆盖的“4+4”学习机制,扎实开展历次主题教育。强化政治功能。修订完善学院党委会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将党委研究前置,加强对教师引进、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要工作的政治把关。优化组织体系。多元化设置师生党支部,成立低年级学生初心党支部、师生融合党支部,将党旗插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最前沿。教师党支部书记和系(副)主任交叉任职,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五年来,学院荣获校级党建工作“标杆学院”,校级“学生党建先进学院”3次,获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省级1个、校级3个,校级“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三创三力”样板学生党支部3个。学院师生获评校级及以上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学生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13人次,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好青年”等先进个人。

电子信息学院党委委员、领导班子成员

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

校级“七一”表彰

部分获奖证书
二、E路铸魂,深化思政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信念根基
聚焦信息领域总师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学生价值塑造和教师素质提升双线任务,双向发力,在师生中厚植为国铸剑的家国情怀,坚定信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担当。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教育,邀请型号总师等一大批优秀校友与师生座谈交流;先后组织师生前往“一大会址”等多地开展专项学习150余人次,赴大院大所参观交流600余人次;每年组建150余支社会实践队伍分赴各地开展信息助老、文物数字化等具有学科特色的主题社会实践,激发电信学子挺膺担当;建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基地,整合“两院三课”电子信息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打好思政育人组合拳,构建培根铸魂“大思政”。
五年来,入选学校“大思政课”建设试点学院,获“三全育人”“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校友分会”等先进集体称号。两次获得“五四”红旗团委,连续三年获评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三航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和第六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组织工作先进集体。教师获校级师德标兵1人、立德树人奖1人、优秀青年教师(吴亚军奖)一等奖1人、本科教学卓越管理奖2人。学生在高水平竞赛中获国家及以上特等、一等奖440余人次。获批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5项;本科生深造率提升至72%,研究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9%以上;超70%的学生赴国防重点领域就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满意度达99%。

远程宽体客机C929总设计师赵春玲校友参加《总师面对面》活动

学生赴大院大所参观交流

部分获奖证书
三、E路融合,深化协同理念,提升高质量发展核心效能
坚持党管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育取得新突破
按照“定目标、建特区、强激励、聚重点、优保障”的工作思路,内培“大人才”、外引“青字号”,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推进落实党员和党支部引才责任制,激发全员引才主体活力。院长、书记带队赴境外引才,全力推行“以才引才”“以会引才”,加强“立体式”跟踪,形成“人才蓄水池”,人才项目申报数量增长3倍。
五年来,学院新进教师53人,新增国家级人才20人次,省部级人才16人次,省部级教学名师1人,中国政府友谊奖1人,有效院士候选人团队1个。

党委书记带队赴欧洲引才

院长带队赴俄罗斯引才
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呈现新亮点
学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个性化分层培养和特色教育,构建以“一线、多区、三方共建”为核心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建立“3+1”大类培养模式,统筹拔尖人才本硕博一体化衔接,打造校级信息类综合创新实验平台,培养空天电子信息领域“总师”型人才。
学院主建的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进入全国A类。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陕西省一流课程12门;出版教材36部,其中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国防特色教材4部、工信部规划教材6部;入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库2项、陕西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3项;获批工信部示范协同育人基地。

信息类综合创新平台揭幕仪式

本科专业负责人聘用仪式

国家级、省级优秀教材获奖

人才培养部分获奖证书
坚持共促共荣,教育开放合作打开新格局
学院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积极深耕欧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优化国际合作格局,持续丰富国际合作渠道,不断扩大全球朋友圈,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学院积极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立足信息与通信工程优势学科,全程参与云顶集团7610官方网站哈萨克斯坦分校的论证与建设,并申报中哈“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五年来,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获批“2020年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西工大-莫航1+1联培项目累计培养硕士4届50余人,深度参与筹建西工大莫航4+0合作办学机构;主办IEEE ICEICT 2024、IEEE ICCSI2023等高水平国际会议,引进国家级讲席教授1人,当选国际学术组织APSIPA副主席1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外国专家项目3项。

西工大哈萨克斯坦分校建设

西工大-莫斯科航空学院硕士联合培养
坚持“四个面向”,科学研究能力跃上新台阶
以“方向-队伍-平台-项目-成果”五位一体的创新链条为牵引,围绕“深感、聚能、制信”凝练研究方向,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成立“未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党建共建为抓手,与科研院所大力开展合作和交流,推进基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工程技术导向的“1到0”基础研究,协同建设大平台、争取大项目、培育大成果。
五年来,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2个(共建)、省部级平台5个。新增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1个,学校翱翔领军团队1个。发表ESI高被引论文63篇,3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新增千万级重大重点项目6项,2023年度科研经费到款 1.76亿元,年均增长率45%。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

第三届中国电磁频谱学术大会
坚持团结奋进,师生凝聚力达到新高度
利用重要时间节点举办新进教师入职宣誓,青年教师发展座谈会、老教师荣休仪式、“两优一先”表彰、建院(系)65周年创新发展论坛等活动,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全力做好学院大楼环境提升工程,为师生工作学习和学院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增强师生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学院精气神进一步向上向好。

学院环境改造提升

学院65周年创新发展论坛
电子信息学院党委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院师生,紧密围绕学校“127”目标,保持“永远在一线、永远在状态、永远在前列”,强特色、筑高峰,担当作为、锐意进取,为学校实现“天下工大、世界三航”的远景目标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审核: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