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2023年全国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获得者(全国25人),陕西省科技创新青年团队成员,校研究生标兵,博士期间发表SCI一区TOP/CCF A类10篇,深度参与国家项目4项,工程类科研项目5项……他是计算机学院2020级博士生李静晨!
李静晨,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级博士生,就读于史豪斌教授带领的智能决策与控制实验室。连续两年学业测评第一名,陕西省科技创新青年团队成员,2023年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优秀研究生标兵,国家奖学金等11项奖励。
右4为李静晨
怀揣梦想、投身科研
早在本科阶段,李静晨就进入智能决策与控制实验室开始学习,怀揣着对决策控制领域的兴趣以及科技报国的初心,他在硕博初期就研习了大量学科基础知识。之后,借助学校和实验室提供的各种平台资源,李静晨重点参与的航空航天、可穿戴化设备、现代化无人工厂等领域产出了多项研究成果,并融合实际需求,将成果转化于多家上市公司的具体产品中: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实现了医药智能仓储机器人的示范性应用,相关产值高达5000万元;与航天一院合作开展航天设备综合电子智能重构平台研究,提升了设备在复杂任务场景下的任务预判与执行效能,成果初步应用于某新型智能综合电子系统;携手中国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开展多智能体技术在芯片检测场景的应用研究,所提出的多路径晶圆检测技术已投入实际生产线。
敢想敢做、攻坚克难
围绕着多智能体系统、强化学习、机器人控制等领域的前沿科技问题,他在博士三年时间里共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SCI一区TOP/CCF A类共10篇,深度参与了国家项目4项,工程类科研项目5项,包括2030科技部重点研发和目前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
受学校“总师育人文化”熏陶,在参与的多项国家项目和工程应用中,李静晨始终敢想敢做、勇于攻坚克难,为中国制造2025和科技强军贡献个人和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从高精度机械臂到仓储无人车,从可穿戴装备到无人机群,实际的技术落地和理论研究不同,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不断地试错探究。大部分项目中,他都承担着“主心骨”的角色,“自己先努力搞懂,再将好的方法分享给组里的其他同学,大家沟通起来更加顺畅,协同合作才能实现最优解。”敢想敢做、攻坚克难,合作的科研院所和单位无一不对这位西工大学子赞赏有加,“认真负责、专业研究、高效协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特意向学院寄来感谢信。
实干担当、服务社会
在和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实践合作中,李静晨用自己的所学和实践成果,生动诠释了“三实一新”校风。博士第一年,他前往中国台湾中山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完成了智能化电子晶圆路径检修和医用内窥镜检测机器人等多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应用,这项工作也受到了包括西安红会医院在内的众多医学院关注。2021年,他还前往清华大学进行项目合作,与众多企业合作完成了面向3C场景的机械臂柔性智能装配系统设计,该设计已落地到小米公司的生产线中。
参与全国线上书院主题活动进行招生宣传答疑,作为学生代表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进行合作洽谈,参与CCF博士高端论坛暨青年人才发展交流会……科研之余,他还积极投身到各项社会服务与学术活动中。
近日,这个睿智开朗的大男孩完成了博士学业,即将开启人生新征程。“毕业前想再去看看启翔湖,这是学校里我最喜欢的一处地方。如果说我在科研和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那是因为母校日复一日的培养和熏陶,离开工大,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投身科研创新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未来,我会继续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指引,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事。”李静晨坚定地说。
(文字:张亚男、王翠萍;审核:赵媛媛、马西平)